后梁乾化元年(911年)七月,朱温在河北战线遭遇严重挫败,心情沉重的他决定在回军的路上暂时停留在洛阳长春炒股配资,借此消夏解暑。
随着皇帝的到来,太师张全义自然不敢怠慢,立刻安排朱温入住自家会节园,并且悉心照顾。张家人对朱温的伺候可谓无微不至,家里上下围着他转,生怕有丝毫不周。朱温作为皇帝,理所当然占据主位,反倒没什么顾忌,于是他毫不客气,将张家妻女一一“宠幸”了个遍。
这事情极为不可思议,朱温的行为简直让人无法置信。他不仅连自己家里的儿媳都不放过,儿子们在前线拼命打仗,而这些儿媳却在后方接连伺候他。大臣的妻子们又怎么能逃脱他的魔掌呢?张全义的儿子,张继祚深感羞愧,愤怒至极,拔剑誓言要除掉这个荒淫无耻的瘟猪。
然而,张全义却立即制止了儿子的冲动:“记得当年在河阳困境中,差点饿死,我准备杀马以犒赏将士,然后等死。正是在那时,朱温派人救了我,之后还封我为魏王,这份恩情岂能忘记?”
展开剩余86%意思是,性命都被朱温救了,给我们张家几个妻妾算什么?但问题是,给几棵白菜和毁人声誉之间,差别还是相当大的。孟子曾说:“君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张全义显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。
为了所谓的忠心放弃了尊严,张全义的脊梁早已断裂。因此,历史学家赵翼等人纷纷痛骂他“不知羞耻”。但奇怪的是,尽管历史上他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,一些主流历史学家却对他持赞赏态度,甚至王夫之这位著名的“口水王”,竟然还大加褒奖张全义是个“君子”,选择性地忽略了他家中的“女祸事件”。
那张全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?
从唐朝小吏到割据军阀
张全义的出身其实并不显赫,他是农民出身,年轻时在县衙担任小吏。由于县太爷的屡次羞辱,张全义愤而辞职,正巧赶上黄巢起义,他便投身于义军。没想到,环境变换后,张全义一展才华,在短短几年内,便从一名平凡的小吏晋升为黄巢政权的吏部尚书,并且任水运使。
你或许会觉得,这不过是黄巢团队中人才匮乏的表现,张全义不过是“矮子当将军”罢了。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黄巢攻入长安后,大批士族前来归顺,义军中的文官可谓凤毛麟角。
遗憾的是,黄巢的政权未能稳固,才短短三年便迅速败亡。张全义陷入困境,只好投降河阳节度使诸葛爽。诸葛爽并没有立即给他重用,于是张全义决定放下文职,投入军旅。在军中,张全义依然表现出色,屡立战功,深得诸葛爽的信任,并最终被任命为泽州刺史。
然而,张全义这个人似乎总是“克主”,他刚在河阳镇站稳脚跟,诸葛爽便突然去世。诸葛爽的死让河阳的三大核心变得动荡不安,最终,张全义与李罕之求助于李克用,借助他的力量稳定了局面。李克用帮他获得了河南尹的职务。
当时,张全义对洛阳的治理开始关注,并且迅速让这一地区成为富庶之地,而李罕之却因不断好战导致地方经济贫困。张全义不忘当初的救命之恩,仍然不断为李罕之输送粮草。然而,李罕之却习惯了张全义的“顺从”,对他横加指责,甚至随意惩罚张全义的官员。最终,张全义忍无可忍,与王重盈联合,夺取了李罕之的河阳。
李罕之不甘失败,借来七千骑兵围攻张全义,张全义被围困两个月,粮食耗尽,食物仅剩木屑。无奈之下,张全义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援。朱温仗义出手,击败了李罕之,顺便将河阳占为己有,而张全义则视朱温为恩人,从此心甘情愿地归顺于他。
后梁王朝的忠臣良将
在唐朝末期,军阀割据,节度使们不断变化联盟关系,今天是兄弟,明天可能就反目成仇。而张全义,恰恰是其中唯一一个完全因为感恩而愿意“卖命”的人。
然而,朱温对张全义的信任从未完全建立,毕竟张全义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,这样的局面很容易产生猜疑。因此,朱温在决定篡唐时,决定将张全义调任为天平军节度使,暂时远离洛阳。
张全义明知遭到了排挤,却依然忠心耿耿,继续向朱温提供粮草,支持他的军事行动。整整十七年,朱温才终于对张全义打消了疑虑,彻底将他视为自己的忠臣。
然而,随着朱温晚年的多疑,内外斗争加剧,连最忠诚的张全义也未能幸免。张全义的妻子储氏常常进出宫中,直言不讳地对朱温说:“我们家老张不过是一个农民,辛辛苦苦为国家出力这么多年,现在都老了,你为何还怀疑他?”朱温听后大笑:“我没恶意,老太太你别再说了。”
但对于朱温来说,储氏的直率似乎无关紧要,而朱温的禽兽行为却被夸大。可以说,朱温的晚年显然充满了疑云和纷争。
朱温死后,后梁政权也随着内斗衰退,张全义虽然继续尽忠,但逐渐失去了信任,甚至连向皇帝进言的机会都没有。最终,后梁的衰落不可避免。
转投后唐依然宠幸不衰
同光元年(923年),后梁终于被李存勖的军队推翻,张全义带着一千匹马,满身泥巴,跪在李存勖面前请罪。李存勖对他的诚恳表示非常欣赏,立即恢复了他所有的待遇,并授予他“保忠归正安国功臣”的荣誉,这种殊荣几乎前所未有。
相较于在后梁时备受猜忌,李存勖对张全义的信任可以说是完全的。每逢宴会,李存勖都亲自扶着张全义,而皇子、皇弟们也纷纷向他行兄礼。更为奇特的是,李存勖的皇后刘氏竟然认张全义为干爹。
这位刘皇后并非容易相处的人,她曾因其父贫穷而将生父赶走。然而,为何此时她愿意认张全义为干爹呢?一方面是因为张全义已经是一位极为尊贵的老臣,符合她“高贵的出身”需求;另一方面,张全义对她宠爱有加,频频献上厚礼。
随着李存勖的宠信加持,张全义在后唐的晚年依然风光无限,甚至在他晚年曾因些许小事制造了两起冤案,将两位忠直的大臣致死。
结语:评价张全义
张全义的生平充满了争议长春炒股配资,这种人物在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交易APP_股票杠杆式出资_股票杠杆app观点